世界杯背后的商机:球星卡、义乌制造与品牌营销
导读:今年,用不上“世界杯经济学”了?
11月21日,世界杯就将开幕。相比以往,今年的世界杯显得“壕气十足”。东道主卡塔尔豪掷2200亿美元打造“史上最贵世界杯”,甚至在沙漠中建造了一座全新的“绿色城市”。
在国内,一张梅西的签字球星卡拍卖出了32万元的天价。由于这可能是梅西参加的最后一届世界杯,其收藏价值被进一步推高。
球星卡通常被装入不透明包装中出售,拆开前无法预知内容。许多爱好者会选择“组队拆卡”,既能分摊费用,也更具参与感。
随着世界杯临近,足球球星卡热度不断上升,商家纷纷布局这一领域。球迷的热情与消费力,使得世界杯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成为了一个巨大商业舞台。
中国队没进世界杯 义乌进了
虽然中国男足未能进入本届世界杯,但“义乌制造”却成为赛场内外的“隐形皇帝”。自六七月份起,义乌商家频繁收到来自卡塔尔的世界杯周边订单,产品包括足球、串旗、球迷围巾、马克杯等应接不暇。
为保障货运时效,菜鸟特地开通了“世界杯”海运专线,助力商家将商品顺利送达全球球迷手中。
浙江兰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全年订单总量可达6千万,其中球类产品占三分之二,足球约占两三千万。
不过受产能限制,今年实际完成订单数量仍有一定差距。往届世界杯期间,有商家最多一年卖出150万颗足球,“义乌制造”已成为世界足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想赚钱?重要的是押对宝
世界杯是门大生意,但并非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利。球迷群体情感投入强烈,若支持球队未参赛或表现不佳,相关商品销售将大幅缩水。
以尼日利亚为例,该国无缘本届世界杯,导致当地商家库存积压,损失惨重。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部分中国商家因巴西队惨败,仅售出十分之一库存商品。
因此,在世界杯周期中精准预测趋势和热门队伍,成为盈利的关键。
足球营销3.0:流量、场景与社群
当前体育营销已进入3.0时代,品牌方更注重实效营销与投资回报比。尽管明星球员仍具强大带货能力,但单纯依靠名人效应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伊利与蒙牛分别通过签约球星、推出定制化包装等形式切入市场。企业更加关注流量转化率,并结合场景营造和社群运营实现“人-货-场”闭环。
此外,借助话题营销、事件营销、互动竞猜等手段,品牌可提升用户黏性。如华帝曾通过“法国夺冠,华帝全价退款”活动带动销售额增长达10亿元。
海信则通过世界杯成功拉动海外市场销量,在俄罗斯等地电视销量激增近3倍。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家文化背景差异显著,在开展赛事营销时需重视本土化内容输出,采用本地语言传递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