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本 SDS 由长沙欧凯姆科技有限公司(autochemsds.cn)根据各版本SDS相关标准编制,数据来源于各国政府公开的数据库。数据本身属于公共领域,仅供参考。
用户可依据法律规定使用下载的SDS,并允许用户在不改变SDS核心格式和内容的情况下,删除长沙欧凯姆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并替换为其公司Logo。但其他修改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尤其是不能更改SDS的格式或影响安全数据的准确性。
请注意:本 SDS 仅供参考,用户需自行判断是否使用。长沙欧凯姆科技有限公司不对因用户修改或使用SDS而引发的任何法律责任负责。
苯肼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苯肼
化学品英文名称:
phenylhydrazine
企业名称: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企业地址: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邮编/传真: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联系电话: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电子邮件地址: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企业应急电话:
http://autochemsds.com/在线提供,仅供参考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有毒。皮肤接触有毒。引起皮肤刺激。可能引起过敏性皮肤反应。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吸入有毒。怀疑会导致遗传缺陷。可能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毒性,口服 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 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2
皮肤致敏 类别1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类别2
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3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类别2
致癌性 类别1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 类别1
对水生环境有危害,急性危害 类别1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吞食有毒
H311:皮肤接触有毒
H315:引起皮肤刺激
H317: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H319:造成严重眼睛刺激
H331:吸入有毒
H341:怀疑导致遗传缺陷
H350:可能致癌
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H400:对水生生物有剧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2 不要进入眼睛、皮肤或衣服。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和暴露的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请勿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区域使用。
P272 受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佩戴防护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听力保护装置/以及任何必要的 PPE 以应对额外风险。
事故响应:
P302+P352 如接触皮肤:用大量水/或其他建议溶液冲洗。
P304+P340 如吸入:将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状态。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且容易取下,请取下隐形眼镜 - 继续冲洗。
P321 具体治疗(参见此标签上的治疗说明)。
P330 漱口。
P361+P364 立即脱下所有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次使用。
P362+P364 脱下受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请上锁。
废弃处置:
P501 根据当地法规将内容物/容器丢弃至经批准的废物处理设施。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数据资料
健康危害:
吞咽有毒。皮肤接触有毒。引起皮肤刺激。可能引起过敏性皮肤反应。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吸入有毒。怀疑会导致遗传缺陷。可能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环境危害:
对水生生物有剧毒。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项目
名称
化学品俗名
含量(%)
CAS编号
分子式
分子量(g/mol)
主要组成
苯肼
肼化苯;苯基联胺
≈99%
100-63-0
C₆H₈N₂
108.14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就医。如佩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食入:
禁止在没有得到专业指导下进行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向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数据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水,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抗溶性泡沫,砂土。
特别危险性:
火灾或受热可能放出有毒烟气,其他见第二部分。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消防人员须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一般可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有害燃烧产物: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流动或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勿使泄漏物与禁忌物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装备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泄漏物。
环境保护措施:
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室或有限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附材料至材质相兼容的容器中,将容器密封移离泄漏区。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抗溶性泡沫(不和水反应的易燃液体可选择抗溶性泡沫)/砂土/不燃材料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易燃物质)或耐腐蚀泵(腐蚀性物质)或防爆耐腐蚀泵(易燃且腐蚀)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立即清理泄漏物,避免再次泄漏,消除点火源,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和地下室等。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接受针对性的培训,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流程。
操作时使用符合标准的密闭设备,防止物料外泄,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空气中防止形成气溶胶;
工作场所应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有害物质的暴露。;
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化学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在室外操作时,选择上风向进行,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
工作环境中应严格控制火源和热源,禁止吸烟,确保火灾安全。
罐装操作要控制液体流速,并确保设备接地,以防静电引起事故。
避免与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接触,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
搬运时轻拿轻放,保护包装和容器的完整性,防止意外泄漏。
操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不在操作区内进食,进入餐饮区前更换衣物。
工作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和应急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即使容器看似已空,仍需注意可能的残留物,按安全标准处理。
储存注意事项:
确保容器或包装始终密封,防止泄漏。
选择室内通风良好的位置进行储存。
储存时避免接近火源和热源。
储存区域的排风系统应设有静电接地装置,以防静电积聚。
禁止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储存环境的安全。
储区内应常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当的收容材料。
打开的容器使用后应重新密封,并保持直立,避免倾倒导致的泄漏。
储存场所需安装避雷设备,防止雷击引发的危险。
化学品应存放在其原有包装内,以保持标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不适用包装材质:无数据资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标准
类型
标准值
备注
GBZ 2.1
MAC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GBZ 2.1
PC-TWA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GBZ 2.1
PC-STEL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ACGIH
TLV-TWA
0.1ppm
Skin; A3
ACGIH
TLV-STEL
—
Skin; A3
ACGIH
TLV-C
—
Skin; A3
工程控制:
根据职业暴露限值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密闭操作,防止物料泄漏至作业场所空气中。加强通风,保持空气中的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按照法规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个体防护装备: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为工程控制措施的补充,应根据工作场所危害的性质、实际的暴露水平以及呼吸器的防护系数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无其他防护手段可供选择,需佩戴符合 GB 2890《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或 GB/T 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标准的全面罩式送风防毒面具或供气式正压呼吸器(密合型)。
手防护:
佩戴符合 GB 28881《手部防护 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标准的防渗透腈类、橡胶类或乳胶类手套。
眼睛防护:
根据操作环境和操作方式,选择符合 GB 14866《眼面防护具通用技术规范》标准的带护边安全眼镜或护目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
根据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浓度和暴露量,选择符合 GB 24539《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全套化学防护服。
其他: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提供安全的淋浴和洗眼设备。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 理化性质
物理状态/颜色/气味
苯肼呈淡黄色晶体。熔点 66 °F。变成油性液体。食入、吸入和皮肤吸收有毒。闪点 192 °F。自燃温度 345 °F。可溶于酒精。
pH值
无数据资料
熔点/凝固点
19.5 °C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760 mmHg 时 243.9°C(分解)
闪点
88 °C
爆炸上限%(V/V)
无数据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数据资料
饱和蒸气压
0.02 [mmHg]
相对密度(水以1计)
1.0978 at 20 °C/4 °C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以1计)
3.7(空气= 1)
最小点火能
无数据资料
酸度系数
弱碱,15 度时 pK= 5.21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无数据资料
自燃温度
173.9°C
分解温度
243.5 °C
燃烧热
20 °C 时 -875.4 kcal/g mol wt(固体)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易燃性(固体,液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黏度
无数据资料
气味阈值(mg/m3)
无数据资料
电导率(S/m)
无数据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gP)
1.25
溶解性
轻微
其它
无数据资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建议的贮存条件下是稳定的。
危险反应:
强氧化剂,二氧化铅。
避免的条件:
避免接触热、火焰和火花。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聚合危害:
无数据资料
危险的分解产物: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大鼠(口服)LD50=188 mg/kg;
大鼠(吸入)LC50=2610 mg/m3;
兔(口服)LD50=80 mg/kg;
小鼠(口服)LD50=175 mg/kg;
小鼠(吸入)LC50=2120 mg/m3;
小鼠(腹腔注射)LD50=170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无数据资料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害:
无数据资料
其它: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LC50 Brachydanio rerio (斑马鱼) 0.16-0.26 mg/L/96 小时/ 所检测来源中未指定生物测定条件/
持久性和降解性:
在一项使用苯胺适应的活性污泥的 Warburg 呼吸计研究中,发现苯肼比苯胺更耐生物氧化。在静态 Zahn-Wellens 测试中,苯肼在 9-13 天内生物降解率为 85%;其他使用呼吸计测试的实验室报告称,这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率为约 25%。
生物富集或生物累积性:
使用测量的 log Kow 1.25 和推荐的回归方程,计算出苯肼的估计 BCF 值为 2 (SRC)。根据分类方案,此 BCF 值表明水生生物体内生物浓缩的可能性较低 (SRC)。
土壤中的迁移性:
使用测得的 log Kow 1.25 和回归方程,苯肼的 Koc 估计为大约 110(SRC)。根据推荐的分类方案,该估计的 Koc 值表明苯肼在土壤中具有高流动性(SRC)。苯肼的 pKa 据报道为 5.21,表明该化合物在潮湿土壤中以阳离子形式存在,阳离子比中性化合物更容易吸附到土壤中。
其它有害作用:
无数据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
废弃物性质见第二部分到第十二部分。
必须按照国家、州/省、和/或地方性法规处理。尽可能回收利用。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物料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污染包装物:
污染包装物按未用产品处置。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八部分。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
2572
联合国运输名称:
苯肼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6.1
包装类别:
II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按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且应符合JT/T 617《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的包装要求。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车辆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消防器材,以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在运输前,必须对包装容器进行彻底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且密封良好。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容器发生泄漏、倒塌、坠落或任何形式的损坏。
严禁与易燃易爆物品、食用化学品或其他禁忌物混装混运。
运输车辆和船只在装载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残留物,防止污染。
在船舶运输时,货物应放置在远离卧室、厨房的位置,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危险区域保持安全距离。
公路运输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在居民区或人口稠密区长时间停留。
铁路运输时,禁止使用溜放方式运输。
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确保槽体接地,减少静电积聚。槽内可以设置隔板以减少液体震荡。
禁止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装卸作业。
夏季运输应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高温时段。
运输途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暴晒、雨淋,避免高温环境。
中途停留时,车辆应停在远离火源、热源和高温区的位置。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做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目录(2015):已列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已列入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7):未列入
首批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高毒物品目录:未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
各类监控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未列入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3):已列入
第十六部分 其它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
新版本,按照GB/T 16483、GB/T 17519、GB 30000系列标准编制
参考文献:
1. pubchem数据库
2.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 (ECHA)
3. CAMEO化学品
4. 危险物质数据库(HSDB)
5. Haz-Map,危险化学品和职业病信息
6. 国际劳工组织 - 世卫组织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ICSC)
缩略语和首字母缩写: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溶度,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TLV-TWA:
阈值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值,指一个传统的8小时工作日和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TLV-STEL:
阈值限值——短期暴露限值,指在任何工作时间内都应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暴露值
TLV-C:
阈值限值——顶峰限值,指在任何工作暴露期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LC50:
致死浓度50%
LD50:
致死剂量50%
EC50:
有效浓度50%
UN:
联合国
免责声明:
本SDS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除非特别声明,对于本产品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本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的该产品的使用人员提供产品使用安全方面的资料。本SDS的使用者,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必须对该SDS的适用性做出独立判断。在特殊的使用场合下,由于使用本SDS所导致的伤害,本SDS的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
其它:
该表中的信息是基于现有可得的最佳知识和经验进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