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之喜”是指生男之喜,“弄瓦之喜”是指生女之喜。这两个典故皆出自《诗经》。
《诗经·小雅·斯干》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这首诗描绘的是古代贵族家庭生了孩子后举行的庆祝活动及仪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男子生下来后,父母就希望他将来有地位、有身份,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执圭壁,封王封侯;而女子生下来后,则希望她将来柔顺贤惠 、相夫教子、能织善纺、心灵手巧,而不要惹事生非,好权喜威,职在中馈而已,能理好家务就行了,不要让父母担忧。
“载寝之床”与“载寝之地”。传统认为是说生下男孩就放在床上,生下女孩就弃之于地。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宝贝心头肉,怎么会弃之于地?这是古代贵族为孩子的出生举行的一种庆贺仪式,或许是如今日的满月礼吧。“床”在古代是兼具坐卧的器具,象征权位,“地”乃坤象,象征坤德,即柔顺之德。“载寝之床”就是举行仪式时,让男孩坐床,以寄望于孩子将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载寝之地”就是在举行仪式时,让女孩坐地,以寄望于女孩子将来有柔顺之德。
“载衣之裳”与“载衣之裼”。“衣裳”为正装,著于外,象征男主外;“裼”为贴身内衣,《玉篇》:“裼,脱衣见体也”。象征柔软而主内。男主外、女主内是古代礼制,是家道,故举行仪式时给男孩穿裳,给女孩穿裼。
“载弄之璋”与“载弄之瓦”。“璋”是一种玉制礼器,执璋象征继统,世袭祖业。《礼记·祭统》:“大宗执璋”,“大宗”是相对于“小宗”而言的。依据周代宗法制度,爵位应由嫡长子(宗子)继承,为主干;其它诸子称为别子,分枝而建立别宗。宗子相对别子称为“大宗”,别子相对宗子称为“小宗”。周天子就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掌握最高的族权,主持宗庙的祭祀。分封为诸侯的国君,相对于天子是“小宗”,而在自己的诸侯国内则是“大宗”。“载弄之璋”就是希望男孩将来能够承袭祖业或建功立业,以兴家道。“瓦”的本义原指纺砖,《后汉·列女传》:“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磗,而齐告焉”。“载弄之瓦”就是希望女孩将来心灵手巧,能织善纺。
“其泣喤喤”与“无非无仪”。生了男孩,则喜闻其哭声宏亮,有男儿之气;生了女儿,则愿她讷于言辞,不惹事非,不专权威。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与“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朱芾”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贵族服饰,称为红色蔽膝,这里代指高贵的服装。穿着这种堂而皇之的衣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高贵。生了男孩,则期望他将来身份地位高贵,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生了女儿,则希望她职在中馈,理好家务,不要为父母带来非议和不安。
这首诗里,虽有明显的扶阳抑阴、男尊女卑的思想,但这是与当时的礼制相符合的。男女有别,礼仪不同,并不是宣扬重男轻女思想,更不是歧视女性。男孩女孩都是父母心头肉,无论弄璋还是弄瓦,都是家里的大喜事,庆贺的仪式有所不同而已。至于男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那是由社会和历史决定的,而与父母无关。(子夏故坛原创)